县社保局2020年工伤保险集中宣传培训活动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0-07-15 00:00

 

按照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0年全国工伤保险集中宣传培训活动的通知》(人社厅函【2020】69号)及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转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0年全国工伤保险集中宣传培训活动的通知》的通知(川人社函【2020】302号)(以下简称“活动”)要求,为扎实有效开展我县工伤保险宣传培训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目的

   通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和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精神,通过宣传《工伤保险条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安全监管总局 全国总工会关于进一步做好建筑业工伤保险工作的意见》(人社部发【2014】103号)等法规政策,切实抓好“先参保后开工”及建筑、水利、航空、交通等建筑行业工伤保险各项工作;通过开展系列工伤培训活动,进一步增强建筑业广大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人人关注工伤预防,时时防范工伤伤害”的意识,不断提升劳动者预防能力、预防技能,更好地发挥工伤保险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地保障劳动者的工伤保险合法权益。

   二、活动主题

   本次集中宣传培训的主题是“工伤保险走进建设工地”,活动主要阵地是建设工地。

   三、活动原则

    一是将活动开展同疫情防控、企业复工复产结合起来,实现活动开展与促进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两不误、两促进”,二是将送工伤保险政策与送其他保险政策,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中、省出台的一系列稳岗稳企、社保费“减、免、缓”政策结合起来,实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政策都知晓,政策全享受;三是将工伤保险工作与其他社保工作结合起来,同策划、同部署、同落实,实现“应保尽保、应收尽收”。

    四、活动时间

    活动从即日起至2020年7月底,历时一个月。

    五、活动形式

    坚持“线上活动为主,线下活动为辅”,采取“线上线下送政策、线上远程强培训、网络视频开讲座”等多种方式开展活动。

   六、活动内容

  1. 在西充广播电视台开设“工伤保险-走进工地”之窗,开展为期十天的政策宣传。

  2. 制作工伤保险宣传用语横幅十条,分别在城北、城南、多扶、义兴建设工地较为集中的地方悬挂。

  3. 印制工伤保险宣传资料5000份,到各个大型建设工地进行分发,特别是向一线工人发放。

  4. 利用“社保微信公众号、社保QQ群”宣传工伤保险相关政策。

  5. 利用社保LED平台宣传工伤保险政策。

  6. 利用社保简报用工伤保险典型案例宣传工伤保险政策。

  7. 抽调专人成立宣传小组,到各大项目设置集中宣传点,利用一线工人休息时间集中宣传。

  8. 开展安全生产和工伤预防政策要求进企业活动。针对我县建筑企业、开发企业,通过发展宣传资料、开展线上咨询等方式,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社工作和有关要求,建筑业参加工伤保险的有关政策,提高企业做好工伤预防工作的意识,落实安全生产和工伤预防的主体责任。

  9. 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段开展施工人员工伤预防常识和能力培训。依托“住房城乡建设行业从业人员教育培训资源库”平台,开展远程工伤预防培训工作,对培训合格人员,通过住房城乡建设行业从业人员培训管理信息系统颁发电子培训合格证明,加强培训过程监控和效果评估,提高施工人员工伤预防意识和能力。

  10. 开展施工企业工地管理人员和安全生产负责人员培训。通过网络公开课、视频讲座等线上培训方式,加强对施工企业工地管理人员和安全生产负责人员的培训教育,使其进一步掌握工伤预防法律法规,熟悉企业工伤预防管理的基本内容、方法和要求,提高企业工伤预防管理水平。

     七、活动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了做好宣传活动,决定成立“工伤保险走进建设工地”宣传工作领导小组,由县人社局、住建局、我局相关领导及相关人员组成,专门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协调、策划、部署,并成立工作专班,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落实。

   (二)务求活动实效。“工伤保险走进建设工地”宣传活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活动要突出企业主体,面向一线员工,通过活动,要把政策规定变成企业参加工伤保险,按时足额缴纳工伤保险的自觉行动,要把预防工伤事故的发生变成一线员工提高安全意识、技能,争做安全生产模范的自觉行动,因此,活动要有点有面,形式多样,要突出重点,直奔主题,要有针对性和鲜活案例,杜绝形式主义和一阵风。

 (县社保局)

扫一扫用手机打开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西充县人民政府

西充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联系电话:0817-4202002

网站标识码:5113250024

ICP备案:蜀ICP备2023003580号-1

川公安网备51132502000032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