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前学法:《中央宣传部 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
发布时间:2021-07-30 00:00

 

中央宣传部  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

传达提纲

——在十六届县人民政府第114次常务会议上

副县长  刘洪国

 

县政府常务会: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中央宣传部  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八五普法规划)传达如下。

一、出台背景

1986年以来,我国已连续实施完成了七个五年普法规划,取得了重要成果,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为加大全民普法力度,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

二、重点解读

(一)八五普法规划重点内容

八五普法规划继续把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作为基本任务,大力宣传国家基本法律。强调把以下六个方面作为普法重点内容。一是突出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入脑入心、走深走实。二是突出宣传宪法,大力弘扬宪法精神。三是突出宣传民法典,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四是深入宣传与推动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五是深入宣传与社会治理现代化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六是深入宣传党内法规。

(二)八五普法规划新举措

八五普法规划在总结前七个五年普法规划经验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强基导向,从大的方面来讲,主要提出了以下新举措。一是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提出: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八五普法规划明确提出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强调实行公民终身法治教育制度,把法治教育纳入干部教育体系、国民教育体系、社会教育体系。二是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今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这是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举措。八五普法规划明确提出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法治文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强红色法治文化保护、宣传、传承,加强法治文化国际传播和国际交流等任务。三是推动普法与依法治理有机融合。八五普法规划强调加强基层依法治理,深化行业依法治理,开展专项依法治理,大力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三)八五普法规划新要求

八五普法规划着力从以下三个方面提高普法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在立法、执法、司法过程中开展实时普法。八五普法规划强调,把普法融入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过程,加大以案普法力度。二是充分运用社会力量开展公益普法。八五普法规划强调,加强普法志愿队伍建设,组织、支持退休法官检察官、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开展普法志愿服务。三是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开展精准普法。八五普法规划强调,注重运用新技术分析各类人群不同的法治需求,加强对优秀自媒体制作普法作品的引导,建设融报、网、端、微、屏于一体的全媒体法治传播体系。

三、贯彻建议

(一)高度重视,深入学习。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单位)要围绕八五普法规划内容,组织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学习培训,深刻学习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长期基础性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深刻领会党领导全民普法战略任务的部署要求,推动八五普法规划进一步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二)抓好起步,科学谋划。县司法局要做好全县普法工作专题调研,充分吸纳意见建议,编制出台我县八五普法规划。对八五普法规划进行再谋划、再修改、再完善,确保八五普法规划更好地对标上级要求、彰显区域特色、满足群众需求,重点深化创新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推动全面守法普法成为社会的法治基础。

(三)率先垂范,狠抓落实。各级各部门要积极主动作为,把全民普法贯穿到工作的每个方面和每个环节,强化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推动重心下移,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加强对普法主管部门工作人员能力建设及法治传播规律和全民守法规律的基础理论研究,做到普法工作具有应用性、对策性,为基层开展普法和依法治理创造更好条件。

扫一扫用手机打开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西充县人民政府

西充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联系电话:0817-4202002

网站标识码:5113250024

ICP备案:蜀ICP备2023003580号-1

川公安网备51132502000032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