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511122008794159U/2022-00055
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
西充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22-07-25

西充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西充县“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的通知

时间:2022-07-26 | 来源:西充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有关单位:

《西充县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已经县委县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遵照执行。

西充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725

西充县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为深入落实健康中国2030年国家战略和国家健康行动计划,坚持预防为主,将居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完善卫生健康体系建设,提升整体服务能力,满足全县居民日益增长的全生命周期卫生与健康服务需求,促进我县卫生健康事业科学稳步发展。根据《四川省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南充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健康南充2030”规划纲要》和《健康西充2030规划纲要》,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特制订本规划。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卫生健康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卫生健康工作系列重要指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抢抓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大机遇,卫生健康事业快速发展,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显著提高,疫情防控有力有效。居民健康指数持续改善,2020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2岁,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下降至2.9‰4.0‰,孕产妇死亡率为0十三五规划目标基本完成,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行业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1.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十三五期间,全县医改工作围绕提升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创新工作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目标开展工作,优化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医防融合,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模式。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县级公立医院全部实施药品零差率,公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次均费用和住院次均费用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减轻了群众药品费用负担。全民医保制度基本建立,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得到提升。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和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

2.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十三五期间,县政府加大财政投入,有效推进8个重点项目建设。全面形成30分钟县域内住院、15分钟内到达最近就医点的全覆盖卫生健康服务网络体系。县人民医院升级成为集科研、教学、临床诊疗、培训于一体的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完善县妇幼保健院标准化建设,实现了医院整体搬迁,并顺利通过二级甲等医院省级复核验收。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我县成功接受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县复评。以县中医医院为龙头建立医疗联合体,争取中央资金4000万元,建设县中医医院住院综合楼,经省市两级评审,县中医医院成功创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近年来,12所乡镇卫生院完成基层中医服务区建设项目,全部顺利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我县积极探索和推进医养结合工作,将发展医养融合养老服务业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相继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支撑医养服务体系建设。2020年末,西充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779个,其中县级公立医疗机构2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与执法机构1个,乡镇(中心卫生院6个)卫生院4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所,社区卫生服务站6个,民营医疗单位9个,村卫生室611个,个体诊所100个。三级乙等综合医院1个,二级乙等综合医院4个,二级甲等中医医院1个,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1个,二级甲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个。共有床位数4133张,医疗卫生从业人员4465人,其中:公立医疗卫生单位2908人,民营和个体诊所774人,村卫生室783人。执业医师1155人(含执业助师),护士1325人;具有卫生专业技术职称2188人(正高12人、副高232人、中级409人、初级743人)。县乡专门从事公共卫生一线工作职工310人,其中从事疾控预防控制工作120人(疾控中心46人),妇幼保健工作190人(妇幼保健院145人)。每千人拥有医师数2.22人,每千人拥有护士数2.59人。全县卫健事业发展体系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形成了完整的预防医疗服务网络,初步实现老百姓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基本满足不同层次人群健康需求。

3.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5000万元,开工建设县人民医院城南院区。依托县人民医院,打造以县级医院为龙头,协同区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的医疗联合体格局,构建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卫生健康支撑能力增强,重点学(专)科建设取得突破,县人民医院建成省级重点专科1个、市级重点专科8个;县中医医院建成省级重点专科2个,市级重点专科1个。2020年,医院病床使用率77.25%,其中:公立医院76.94%。医院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为12.63日,其中:公立医院8.05日。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加大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力度,增加了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生数量。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中医医疗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强化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建成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卫生资源三大数据库。实现居民电子健康卡、社会保障卡、身份证三卡相互协同,跨区域跨机构看病就医、异地就医结算报销一卡通用。强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实现与医保、金融支付等医疗费用一站式结算的功能。全力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率达到93.75%,提升了医疗卫生现代化管理水平。

4.居民健康状况不断改善。全县创新思路,强化举措,有效推进健康促进行动。完善县、乡、村各级健康促进与教育网络,配备并完善健康主题公园,积极做好健康促进县的工作,在十三五期间,居委会/行政村符合健康社区/健康村标准,达到健康促进医院、健康促进学校、健康促进机关等相关建设标准。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和相关法规规定的其它场所实现全面禁烟。到2020年末,生活饮用水经常性卫生监督合格率为62.5%,日供水1000立方米以上的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监督覆盖率达到100%。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23.6%,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为210/万人。全县居民健康意识大幅提升,全民健康素养与健康状况显著增强。

5.公共卫生与重大疾病防控工作成效显著。一是疫情防控有力有效,严格落实分级分区分类差异化防控举措,完善传染病医院建设,建成发热门诊5家、发热诊室8家,发热哨点47个。设置大规模核酸检测采样点54个,统筹采样人员324人,建成核酸检测实验室7个,日检测能力14040管,设置常态化隔离场所5家,实现无死亡病例、无医务人员感染、无院感事件发生的目标,疫情防控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二是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进一步规范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12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三是疾病预防工作取得新进展。法定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标准范围内,继续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白喉病例状态。进一步降低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发病率,麻苗强化免疫接种率达94.37%以上,确保消除麻疹。艾滋病防治工作全面达到全国综合防治示范区工作目标,到2020年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随访检测比例94.57%,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的配偶/固定性伴HIV抗体检测率83.33%HIV/AIDS非阳性配偶/固定性伴治疗覆盖率96.97%,孕期艾滋病检测率100%,抗病毒治疗情况94.86%,单阳家庭患者抗病毒治疗比例97.32%。肺结核报告发病率40.89/10万,报告肺结核患者和疑似肺结核患者的总体到位率95%,涂阳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筛查率96%,肺结核患者成功治疗率97%,肺结核患者规范管理率96%。扎实推进医防融合。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疫苗适龄儿童单苗接种率和强化免疫疫苗适龄儿童接种率均达95%以上,适龄儿童(含流动儿童)建卡证率、儿童接种基本信息资料录入率和卡、证、系统符合率均达到95%。全面落实妇幼工作目标,住院分娩率达100%,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5.83%7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96.17%,孕产妇艾梅乙早期检测率达94.27%,婚前医学检查率达88.74%,目标人群叶酸服用率达95%以上,农村妇女常见病定期筛查率84.08%,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99%,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达97%。四是扎实推进卫生监督工作,城区、农村卫生监督覆盖面、卫生管理人员培训率、卫生监督员专业培训及继续教育覆盖面均达到95%。有效卫生许可证持有率90%以上。各类卫生许可行政审批规范符合率95%,卫生监督行政处罚文书规范率90%,应用法律条款正确率98%,案件程序符合率、取证符合率、管理台账规范率均达到90%。公共场所单位量化分级管理责任落实并制度化。

6.健康扶贫成效明显。全县贫困村卫生室建设达标率、村医配备率均达100%。大病贫困患者全面救治,进一步减轻贫困患者医疗费用负担。实现基本医保贫困人口个人缴费部分地方财政全额代缴,参保率100%;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和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医疗费用个人支付占比控制在10%以内。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100%,贫困人口在脱贫周期内均免费进行过至少一次健康体检,大力实施扶贫医疗巡诊、入户巡诊,贫困人口健康水平和健康素养不断提升。

7.全民医保制度体系不断健全。推进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实施办法,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全面铺开,规范、高效落实异地就医联网结算。提高大病保险报销额度,将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纳入医保报销。全面落实新医保药品目录,稳步推进村卫生室纳入门诊报销,提高门诊报销比例,探索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制度。

十三五主要规划指标完成情况

类别

指标

2015

2020规划值

2020完成值

健康指标

婴儿死亡率(

3.63

≤5

2.9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6.83

≤6

4.0

孕产妇死亡率(10万)

0

≤12

0

卫生资源

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人)

2.0

2.5

2.22

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人)

1.2

≥2.6

2.59

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师数(人)

1.44

2.5

2.19

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张)

4.3

4.7

7.17

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

-

<30

28.4

疾病预

防控制

法定传染病报告率(%

95

98

100

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数(人)

<100

<360

352

全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率(%

-

5

5

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95.67

98

99.91

重点慢性病防治核心信息人群知晓率(%

15

20

21.6

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

40

≥60

68.47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

35

≥60

64.22

妇幼

卫生

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

95.05

≥90

95.99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

95.86

≥90

95.83

孕产妇住院分娩率(%

100

99.50

100

卫生

监督

日供水1000立方米以上的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监督覆盖率(%

90

100

100

医疗

服务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平均住院日(天)

9.03

9.1

9.13

人口

计生

总人口发展目标(万人)

62

64.5

42

第二节面临形势

(一)发展机遇

1.卫生健康优先发展战略赋予新使命。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健康中国建设和健康行动促进,将健康中国建设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并置于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将健康纳入所有政策,同时对全面深化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进行了系统部署。从国家层面看,深化东西部协作、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南充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要战略机遇。《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赋予南充重要使命,为南充市全力建成全省和成渝地区经济副中心,为西充县建成生态田园·有机西充提供有力卫生健康保障。这些战略决策赋予卫生健康和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的新使命,又凸显人民健康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战略中的基础性地位,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2.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推动新变革。既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和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均充分体现了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维护人民生命健康的极端重要性,也暴露了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和医疗救治能力存在短板和不足,迫切需要加速推动卫生健康和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理念、方式的深刻转变和改革创新,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在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各级党委政府对卫生健康和医疗保障工作的重视程度空前提高,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补齐短板和弱项,全民卫生健康意识显著增强。广大医务人员在疫情防控中的卓越表现,形成了伟大抗疫精神,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和赞誉,这种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群众基础氛围为推动卫生健康和医疗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和新变革提供了重要发展机遇。

3.科学技术创新革命培育新动能。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基建助力卫生健康和医疗保障服务模式数字化转型提速,基因工程、分子诊断等重大技术加快转化应用,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快速发展,对引进吸收先进的医疗卫生技术、转变卫生健康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推动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创新升级提供新动能,为卫生健康和医疗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和提升卫生健康治理的整体效能提供强劲的政策驱动和关键技术支撑。

(二)主要挑战

1.居民健康风险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大变局的演变,世界主要经济体出现经济大幅萎缩,人口老龄化加剧,全县60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29.66%65岁以上人口占24.17%,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和疾病谱变化对卫生资源的挑战增大。肝炎、结核病、职业健康、地方病等问题不容忽视,艾滋病、突发新发传染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偏低,吸烟、酗酒、缺乏锻炼、不合理膳食等不健康生活方式比较普遍,全县居民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这些健康风险和影响因素对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医疗服务能力等方面带来严峻挑战。

2.卫生健康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日益凸显。卫生健康领域的主要矛盾体现在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要与卫生健康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卫生服务体系总量相对不足,医疗保障水平不高,服务体系之间缺乏协同性。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与群众健康需求日益增长的矛盾不断凸显,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矛盾等问题更加突出。管理体制机制方面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集中暴露,公立医院改革尚未到位,县域医共体建设有待深化拓展,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有待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有待完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尚需健全,三医联动的新机制尚未完全理顺,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难题需要继续破解。医疗卫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展不快,分级诊疗的局面尚未形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医疗设备等硬件设施投入不足,服务能力不足问题凸显。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存在明显短板,县疾控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疾控人员数量不足、人员老化、薪酬待遇偏低。公共卫生机构与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不健全、联系不够紧密。监测预警体系不完善,医疗救治体系不健全,重大疫情医疗救治能力不足,应急物资保障能力较弱,平战两用设施不足。人口总和生育率逐年下降,人口结构性矛盾凸显。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构成下降缓慢,对医疗保障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大健康与大健康产业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显示度不强,信息化技术发展面临新常态和新格局。信息技术与健康服务缺乏深度融合,智慧医疗和远程医疗作用发挥不充分。这些深层次、瓶颈性的问题对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带来极大挑战。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指示精神,以建设生态田园·有机西充为战略目标,准确把握临江新区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以卫生健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转变健康领域发展方式,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健康水平,大力促进健康公平,为构建以人为本的整合性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提供坚实基础。

第二节 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为本,坚持健康需求导向,以增进居民健康为中心,把居民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健康融入所有公共政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体现健康优先、突出健康目标、向健康倾斜和着力保障健康需求。强化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逐步缩小基本健康服务和健康水平的差异,优先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实现全民健康覆盖,促进社会公平。增强人民健康幸福感和安全感。

2.坚持政府主导。坚持党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政府保障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主导地位,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维护卫生健康事业的公益性;大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决定性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支持社会办医,促进有序竞争,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性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3.坚持整体系统观念。强化全行业监管与属地化管理,统筹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四个体系的要素资源,整合考虑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公立和民营之间、中西医和预防之间、医疗与康复之间均衡与充分发展,促进功能整合与分工协作,打造适应人民健康需求的高质量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4.坚持新发展理念。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创新卫生与健康管理体制机制和发展模式,推进卫生与健康系统的制度、管理、科技创新;科学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公平与效率、激励与约束等关系,转变服务模式,科学规划和监督评价,提升健康服务水平。重点发展公共卫生、基层卫生等薄弱领域及医学模式转变要求的新领域。

5.坚持预防为主。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从体制机制上创新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举措,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疾病预防控制和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实现从卫生健康服务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注重治未病、社会整体联动和全民参与个体行动。

第三节 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2025年,构建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与城乡居民健康需求相适应、惠及全体居民的整合型卫生健康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完善高效,基本卫生健康服务全覆盖,公共卫生体系更加完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明显提升,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模式成熟定型可持续,居民整体健康水平持续提高。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四川省先进水平。

2.具体指标。具体发展指标包括:健康水平、健康生活、健康服务、健康保障等。

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主要指标


主要指标

2020

2025

指标性质

健康水平

人均预期寿命(岁)

77.2

79.3

预期性

健康预期寿命

同比例提高

预期性

孕产妇死亡率(/10万)

0

≤12

预期性

婴儿死亡率(

2.9

≤5.2

预期性

健康水平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4.0

≤6.6

预期性

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

16.37

≤15.74

预期性

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人数比例

87.3

≥91.5

预期性

健康生活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23.6

>25

预期性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万人)

210

≥240

预期性

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

29

≤23.3

预期性

健康服务

每千常住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2.5

≥2.85

预期性

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人)

2.6

≥3.8

预期性

每千常住人口药师(士)数(人)

≥0.54

预期性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和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

95.58

≥90

预期性

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96.07

>95

约束性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率(%

94.15

≥90

约束性

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个)

0.7

≥4.5

预期性

全县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

力争每年降0.5%

预期性

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老年医学科比例%

63.4

≥80

预期性

三级综合医院平均住院日(天)

9

≤8

预期性

健康环境

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90.7

完成国家目标

约束性

地表水达到或好于?类水体比例(%

98.9

完成国家目标

约束性

健康保障

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

28.4

<27

约束性

职工和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

职工80

城乡居民70

保持稳定

约束性

健康产业

健康服务业总规模(亿元)

20

35

预期性

第三章  主要任务

第一节全面落实健康行动计划

1.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

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推动健康西充建设。持续完善和健全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提升我县健康促进的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健康促进县的作用,加强网络建设,发挥新媒体健康传播作用,加强社会健康教育(包括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健康科普传播的监测评估并提出监管建议。规范健康核心信息传播审查发布。着力建设西充县健康促进与教育科普引导群众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加强健康细胞建设,提高社会参与度。继续深入开展健康县城、健康村镇、健康单位、健康学校、健康社区、健康家庭等支持性环境建设。大力落实《四川省国民营养计划实施方案》,推进营养健康科普宣教活动常态化,普及健康膳食和膳食营养的知识和技能。有效指导居民形成科学合理的膳食习惯,鼓励全社会参与减盐、减油、减糖行动。

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统筹全民健身场地及设施建设,构建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施农村行政村(社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推行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全部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引导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提出身体活动指导建议,推进全民健身、科学运动,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开展多形式的控烟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烟草危害健康的认知程度。鼓励领导干部、医务人员、教师发挥示范作用,积极开展无烟机关、无烟医疗卫生机构、无烟学校创建活动。

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提升全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建立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畅通省、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转诊绿色通道,完善社区、教育系统、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医疗机构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及其功能,推动心理健康服务行业规范化建设,规范发展社会心理服务机构,促进心理健康服务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建立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心理健康服务和精神障碍康复机制,发展志愿者队伍和相关社会组织,提高心理健康服务水平,促进居民心理健康,落实严重精神障碍救治救助,实现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全覆盖,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管理率不低于90%

深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提升病媒生物防治水平,鼠、蚊、蝇、蟑螂的密度达到国家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标准B级要求,积极开展卫生城镇、健康乡镇、健康村创建活动,争取在2025年完成国家级卫生县城的创建工作,国家级卫生乡镇达到50%,我县省级卫生村(居)、卫生单位、无烟单位达到100%。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的调查、监测和风险评估制度;建立饮用水水质监测网络,保障饮用水安全;完善公共场所健康管理体系,健全公共场所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网络,落实健康风险评估与应急处置机制;积极预防控制道路交通伤害、消费品质量安全事故等,促进健康环境建设。

专栏1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实施项目

创建省级健康促进县,推动健康西充建设,营造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开展多形式的控烟宣传教育,深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争取在2025年完成国家级卫生县城的创建工作,国家级卫生乡镇达到50%,我县省级卫生村(居)、卫生单位、无烟单位达到100%

2.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

加强人口监测,把握人口发展规律。加强性别比综合治理,优化人口结构。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规范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加强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的卫生保健工作,保障婴幼儿身心健康。到2025年,全县每千常住人口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不少于4.5个。

提高妇幼健康服务能力,保障母婴安全。着力构建紧密型医共体,有效推进西充县妇女儿童医院建设,加强县域妇幼健康服务机构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不断提升妇幼保健工作水平,为孕产妇免费提供生育全过程的基本医疗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为儿童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推进母婴设施建设,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加大妇幼专科人才的定向培养,重点培养产科医生、儿科或新生儿科医生、助产士、妇幼保健专科人才,提升救治水平,健全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服务网络。充分发挥整合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与乡镇卫生院的妇幼保健职能,提升妇幼健康服务的整体能力。强化全生命周期妇女健康管理。探索推广主动健康服务模式,为妇女提供连续、综合、温馨的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务。强化出生缺陷防治措施,免费做好婚前健康检查、孕前优生检查、叶酸增补、早中期产前筛查、孕妇艾滋病梅毒乙肝检测、新生儿疾病筛查等,降低出生缺陷率,提高人口素质。认真实施城乡居民宫颈癌”“乳腺癌免费普查工作,提高两癌筛查率和早诊早治率。切实加强孕产妇管理和儿童保健管理工作,持续降低孕产妇、5岁以下儿童及婴儿死亡率。

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预防肥胖、近视等疾病,依法开展学生常见病和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落实中小学保健机构建设,保障学生健康安全。关心残疾儿童,促进康复。降低残疾儿童家庭医疗负担,提高残疾儿童医疗保障待遇水平,将015周岁脑瘫、视力、听力、言语、智力、肢体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门诊康复治疗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关爱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加大健康宣教力度,做好心理评估与指导。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重视眼保健,落实视力筛查与诊治,有效降低青少年近视发生率。严格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工作,加强对学生的营养管理和营养指导,保障学生在校用餐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

加强重点职业病监测与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报告和管理。健全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职业病报告、职业病及其危害因素监测等制度,重点行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达到85%以上。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加强职业健康保护。继续实施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到2025年,全县在岗职工新发尘肺病报告病例数占总病例数比例下降15%

多措并举发展老龄健康服务。强化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衔接,深化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签约合作。按照方便就近、互惠互利的原则,鼓励养老机构与周边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签约合作,建立健全医养业务协作机制。优化医养结合机构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推动乡镇卫生院设置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病床和养老床位,城区新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部建设医养结合服务设施。着力构建包括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的综合连续、覆盖城乡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安宁疗护一体化的健康和养老服务。逐步建立以社区为中心的老年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的医养结合模式,促进慢性病全程防治管理服务同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紧密结合。积极开发满足高龄、患病老人的家庭照料和护理服务,加强老年常见病、慢性病的健康指导和综合干预,强化老年人健康管理,推动开展老年心理健康与关怀服务和居家老人长期照护服务发展,建立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制度,确保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80%。促进农村养老服务提质升级,创新开发智慧健康产品,广泛开展群众性老年文化活动,加强老龄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启动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意外保险服务,形成健康的老龄化环境。构建家庭支持体系,推进幸福家庭创建,打造老年宜居环境。强化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法治环境,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

加强医养结合信息化支撑,充分利用现有健康、养老等信息平台,打造覆盖家庭、社区和机构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网络,实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健康管理、健康检测监测、健康服务、智能康复辅具等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和服务。推进面向医养结合机构的远程医疗建设。完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并加强管理,为老年人建立连续性电子健康档案并提供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服务。实施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工程,改扩建一批社区(乡镇)医养结合服务设施。推动二级医院与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等之间的转诊与合作。

专栏2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建设项目

1.托育体系建设。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规范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建成县妇幼保健院托育中心建设项目(西充县普惠托育服务设施建设项目),规划建设西充县托育服务中心项目。

2.老年健康服务资源扩容计划。到2025年,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比例达到80%以上。新建4-5个社区康养中心,县人民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为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的占比达到80%,全县65岁及以上老年人城乡社区规范健康管理服务率不低于80%

3.防控重大疾病,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治策略

建立心脑血管病知识普及教育的公众平台,普及心肺复苏等应急救护知识,推动高血压病的规范化管理,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能力建设,推广县治、乡管、村访的急慢分治模式。提高全社会癌症早防、早诊、早治意识,针对癌症预防、早期筛查及早诊早治、规范化治疗、康复和膳食指导等方面,给居民提出有关建议。探索在二级及以上医院实施高危人群首诊检测肺功能、50岁及以上人群将肺功能检测纳入体检项目制度,实行区域内呼吸专科医师与全科医生联合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将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缓解期患者的居家管理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针对慢阻肺、哮喘的主要预防措施和膳食、运动等方面,给居民提出相关指导建议。开展糖尿病健康科普知识宣传,落实糖尿病分级诊疗服务技术规范,加强糖尿病患者诊疗信息报送制度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到2025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75%以上。

积极防控传染病及地方病。加强传染病监测、疫情研判和预警,有效应对新冠肺炎、不明原因肺炎、流感、手足口病、登革热、麻疹等重点传染病疫情。宣传普及重大传染病、地方病相关知识,严格执行国家免疫规划,规范预防接种服务管理,到2025年为全县所有城乡0-6岁儿童提供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8%以上,有效控制和降低集体人群疫苗针对传染病的发病率。强化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麻风病、狂犬病等传染病防控。继续加强肺结核防治服务体系建设,突出抓好结核病传染源控制及潜伏感染者干预。全面落实病毒性肝炎综合防治措施。强化饮水型、燃煤型氟中毒等地方病防治。

第二节构建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

1.建立和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由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组成的城乡全覆盖、功能互补、连续协同的医疗服务体系。

一是以县人民医院为中心,乡镇(中心)卫生院为成员,建立县域医疗共同体。该医共体突出疑难危重症诊疗,辐射和引领县域医学发展,应急救治设施配置完备,感染、呼吸、心脑、重症疾病的救治,满足全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治需要。到2025年,全县传染病床位达到100张(新增常设床位30张、可转换床位70张);按照编制床位的2-5%设置重症监护病床,重症监护病区(含相关专科重症病房,下同)床位达到20张(新增常设床位6张、可转换床位14张)。实施县级医院“123工程,力争每年县级医院建设1个临床重点专科,培养2名学科带头人,推广应用3项新技术、新项目。加强传染病、疑难危重症、急救等重点学科建设,开展重大疾病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创建集重大疾病的诊治、预防干预、基础与临床研究、教育培训、康复与管理为一体的县域医疗研究基地。重点加强感染、重症、心脑、呼吸、肿瘤、精神、医学检验检测、核医学科、烧伤整形外科等临床专科建设。规划建设临床检查和临床研究平台,满足病原体的分离鉴定,传染病、未知疾病的快速检测与诊断需要。不断增强救治能力建设,加强感染科、呼吸科及重症监护病区建设,提高门急诊观察床位、重症监护床位数量,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提升临床科研和检验检测能力,增强应急救治拓展能力,加强应急救治物资储备,能够有效应对一周疫情的冲击。预留应急场地和改造空间,能够迅速扩展救治能力,加强医学关键技术的攻关,提升疑难重症患者诊治能力和水平。成立以西充县人民医院为中心的县域医学影像中心、医学检验中心、心电诊断中心、消毒供应中心、病理中心,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建设肿瘤防治中心、慢病管理中心、微创介入中心、麻醉疼痛诊疗中心、重症监护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连续性和重症救治水平。继续推广终末期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疾病患者县治、乡管、村访分级诊疗模式,打造慢性病防治全链条。

二是完成太平、义兴、槐树、双凤、多扶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重点加强感染科、急诊科和疼痛科等重点学(专)科建设。改善医院发热门诊、急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等业务用房条件,完善临床科室设置,更新换代医疗装备,添置CT、胃镜等设施设备,完善停车、医疗废弃物和污水处理等后勤保障设施,提升医院诊疗水平,改善医院就医环境。提高医院传染病检测和诊治能力,重点加强感染性疾病科和相对独立的传染病病区建设。探索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到2025年,80%的二级综合医院开设老年康复科。高质量发展临江新区医疗服务水平,在十四五期间,支持双凤、太平、槐树中心卫生院整体搬迁,争取将所有满足条件的中心卫生院建设成为县级医疗次中心,达到二级医院水平,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成为社区医院。

三是加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卫生机构的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到2025年,进一步优化15分钟城市健康服务圈、30分钟乡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圈。做实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对乡镇卫生院进行资源整合,人员调整,结构优化,功能完善,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实现村/居公共卫生委员会全覆盖,每个建制村有一所达标村卫生室,配置1-2名合格村医,能开展一般诊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形成农村30分钟健康服务圈。

四是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完善社会办医在土地、投融资、财税、价格、产业政策等方面的鼓励政策,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支持社会资本投向专科医院、老年护理、康复等机构。社会办医院可以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与公立医院形成有序竞争;可以提供高端服务,满足非基本需求;可以提供康复、老年护理等紧缺服务,对公立医院形成补充。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支持社会力量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支持社会办大型医养结合机构走集团化、连锁化发展道路。

专栏3建立和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1.省市医疗资源扩容下沉计划。合理布局临江新区医疗资源,规划在临江新区多扶片区建设南充市肿瘤医院。

2.县域医疗资源提标创等计划。支持西充县人民医院创建为三甲医院,支持西充县中医医院创建为三乙中医医院,支持西充县妇幼保健院创建为三乙妇幼保健院,实施县级医院“123工程,完成西充县人民医院城南院区建设项目。

3.基层医疗资源补强提升计划。按照二级综合医院标准打造5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支持太平中心卫生院、槐树中心卫生院创建国家二级乙等综合医院,支持双凤中心卫生院、太平中心卫生院、槐树中心卫生院整体搬迁。新建南台、北街社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常林、大全、仁和卫生院。

2.进一步提升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充分发挥政府举办非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在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发挥主导作用。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均达到《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县中医院达到《县级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试行)》。全面加强县人民医院人才、技术、临床专科等能力建设,提升医院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水平,打造临床服务、急诊急救、县域医疗资源共享、县域医共体高质量管理的五大中心,有效承担县域居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危急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任务,使医院真正成为县域医疗中心,提升县域内就诊率。积极推进县域综合医改,重点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医疗资源协作、城乡居民健康签约服务、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整体推进,全面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医疗安全。进一步完善医疗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严格依法执业,落实医疗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形成医疗质量管理的长效机制。深化放管服改革,为社会办医发展创造良好政策环境,将社会办医统一纳入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加强监管。依法保障医务人员基本权益,切实改善医务人员薪酬待遇,推动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扩面提升深化,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进行分配,着力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稳步提高医务人员薪酬水平,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落实风险较高、工作强度较大的特殊岗位薪酬待遇并给予适当倾斜。到2025年,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制度体系和发展模式基本定型,建立县域医共体。县域就诊率保持在90%以上。

3.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完成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积极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服务能力符合《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标准(2018年版)》,开展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评价,加强乡镇卫生院特色科室建设和中医服务能力建设。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改进服务质量,更好地发挥居民健康守门人作用,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力度,改善居民就医条件,完善绩效工资制度,激发运行活力,提高基层卫生人员的积极性。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建立完善分级诊疗模式,完善不同级别医院之间,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机制。引导患者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首诊,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承担公立医院的普通门诊、康复和护理等服务。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推动全科医生、家庭医生责任制,逐步实现签约服务。完善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发展和加强康复、老年、长期护理、慢性病管理、临终关怀等接续性医疗机构。大力发展远程医疗,与上级医院对接,常态化开展远程会诊、远程病例分析等服务,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实施慢性病一体化诊疗服务试点,基层签约服务,推进绩效医疗机构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改革。

4.提升社会力量办医服务能力与质量安全。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与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种类型的医疗业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合作,与公立医院布局互补,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群众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健康需求。各类社会办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要求配备相关岗位人员,所有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的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应能力,并依法取得相关执业资格,按规定及时办理注册、执业变更、多点执业等手续。要严格按照《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等文件规定完善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架构,设置必要的职能部门,配备充足的专(兼)职人员,建立起覆盖医疗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要提高医疗安全意识,建立健全覆盖医疗全过程和全流程的医疗安全与风险管理体系,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

专栏4医疗服务重点建设项目

1.重点专科攻坚计划。在全县形成布局合理、技术水平较高、各具优势的专科群。其中建设省级重点专科15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30个,建设县级临床重点专科45个。

2.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计划。实现县级医院100%达到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80%达到推荐标准。实施基层卫生健康守门履职工程,组织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泛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社区医院创建活动,力争3-5年所有建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达到国家基本标准,30%以上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国家推荐标准。

第三节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1.完善专业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成整体协同、功能完善、反应快速、高效专业的省市县乡一体化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实施西充县疾控中心迁建项目,补齐县级疾控中心业务用房建设缺口,配齐检验检测、特种车辆等设施设备,重点加强现场检验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应急处置等方面的设施设备建设,能够承担病毒核酸、传染病病原体、健康危害因素和化学毒物检验检测,尽早发现传染病疫情并作初步处置。创新医防融合工作机制,促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科研协作、业务培训、病原鉴定等方面的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与临床医疗服务的高效协同和传染病监测的无缝对接。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哨点布局以及病种和症状监测网络,规范报告和发布信息制度,建立多点触发智慧预警机制,提高实时分析、集中研判、精准追踪能力。建立健全各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强化联防联控,构建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信息整合共享机制。定期开展不同风险情景的演练,健全应急培训、演练机制,加大卫生应急知识宣教力度,提高全民公共卫生安全意识和预防自救互救能力。加快构建分层分级、平战结合、系统联动的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加强县级医院发热门诊、隔离病房、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实施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提升工程,完善重症、呼吸、麻醉、感控等相关学科建设。加强疾控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适应现代化疾控体系的人才培养使用机制,稳定基层疾控队伍,提高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等专业能力。严格准入制度,优化专业人员职称结构,到2025年县疾控中心本科学历以上人员达30%以上,将专业技术人才占编制总额的比例提高至85%以上,卫生技术人员不得低于70%。探索建立临床医务人员和公共卫生人员交叉培训机制,加强基层公共卫生人员的能力提升。

加强妇幼健康体系建设。构建完善以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为核心、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以民营妇幼健康 机构为补充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立层次分明、分工合理、运作协调、指导有力、服务优质、特色突出的妇幼健康体系以及与新时期相适应的服务新模式。支持县妇幼保健院建设西充县妇女儿童专科医院,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创建成为三级乙等妇幼保健院。加强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与规范化管理,加强妇幼健康重点学科或特色专科建设和服务机构能力提升工程。到2025年,新增建设2-3个市级妇幼健康重点学科或特色专科。全面落实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高危专案管理、危急重症救治、死亡个案报告和约谈通报制度,提升妇幼健康服务水平和能力,有效控制孕产妇和儿童死亡,全力保障母婴安全。

加强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依托县人民医院城南院区建设,以县医院精神病专科为主体、综合性医院精神科为辅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精神疾病社区康复机构为基础,建立健全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和网络。加强精神心理卫生工作,推进服务能力建设及人才培养,提高精神疾病监测、预防、治疗、培训、康复、精神卫生咨询和心理危机干预能力,为全县心理健康促进与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技术支撑。深化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全程服务和规范化管理,提升心理咨询(精神科)门诊的诊疗能力。

专栏5 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优化项目

1.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不断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多点触发智慧预警系统,提高实时分析、集中研判、精准追踪能力。实施西充县疾控中心迁建项目,逐步培养出一批学科带头人,力争1-2个学科进入全市先进水平行列,巩固县疾控中心二级甲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果,争创三级乙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妇幼健康体系。构建紧密型医共体,健全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服务网络,加强县域妇幼健康服务机构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支持县妇幼保健院建设西充县妇幼儿童医院,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创建成为三级乙等妇幼保健院。到2025年,新增建设2-3个市级妇幼健康重点学科或特色专科。

3.精神卫生防治体系。依托县人民医院城南院区建设,建立健全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和网络。深化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全程服务和规范化管理,到2025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达95%,同时提升心理咨询(精神科)门诊的诊疗能力。

2.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能力

全面落实重大公共卫生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改善服务环境,规范服务流程,不断丰富和拓展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使城乡居民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做好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工作。按照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服务能力的基本标准和标准化建设,不断提升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服务能力,应根据疾病谱的变化,将慢性病防治列为疾病防治工作重点,积极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健康行动计划工作。推动慢性病医疗救治向健康管理转变,到2025年,基本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

创新医防协同机制,推进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和监督监管相互制约,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高效协同、无缝衔接,健全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工作机制。贯彻落实国家部署的专项执法和综合整治工作,针对人类辅助生殖领域突出问题,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专项综合治理;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率调查和常见病监测;组织开展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生产经营合规性和学校采光照明等教学环境达标情况专项抽查工作。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职业健康保护行动、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的要求,持续开展职业卫生专项整治活动,在冶金、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领域开展专项执法工作。加大对消毒产品违法添加、违法宣传问题的抽查力度及网上备案产品巡查力度。加大对预防接种工作专项检查,开展医疗废弃物专项治理工作。加强公共卫生监督,完善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综合监督评价工作,制定优秀单位和标杆示范点建设标准,持续强化对医疗机构污水和医疗废物的监管,倡导医疗机构推行生活垃圾无棉球行动,提升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依法防治能力和水平。持续加强生活饮用水、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游泳场所、住宿场所客房用品、抗抑菌消毒产品、影响青少年视力的学校教学环境等重点环节监督力度,不断加大曝光典型违法案件力度,强化执法威慑。

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体系与机制,完善县级医疗急救指挥平台及急救网络布局,推进县级指挥平台建设,完善农村医疗急救,建立覆盖全县的医疗救治网络体系和院前医疗急救体系,确保建立县城内10分钟、乡镇15分钟的医疗急救圈。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统一管理采供血,确保区域内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依法监督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业人员的执业活动,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市场,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行为,可根据实际需要在县人民医设置1个中心血库。

持续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完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积极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以及生活垃圾、污水治理。组织开展周末卫生日”“全民大扫除等群众性活动,规范加强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推广保持社交距离、使用公勺公筷、科学佩戴口罩等健康生活习惯,推进卫生乡镇(县城)、卫生村和文明卫生单位创建。

专栏6公共卫生重点建设项目

1.疾控能力提升工程。实施西充县疾控中心迁建项目,充实疾控人才队伍,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业务用房建设和设备配置。

2.公共卫生提质工程。加强对托幼机构、学校等重点地区和人群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实施重大疾病的综合防控,确保艾滋病、癌症、高血压、脑卒中、糖尿病等重点疾病发病率、患病率双控制,死亡率、致残率双下降。

3.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充实心理服务人才队伍,建立完善社会心理服务网络。

第四节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

1.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启动中医药强县建设,出台《西充县中医药强县建设行动方案》。以县中医医院为龙头,形成以综合医院中医科为骨干、以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诊室为基础,涵盖预防、治疗、康复、保健、养生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县中医医院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9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能够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量占比达30%。加强中医药特色专科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提高中医药救治重大疑难病、危急重症的服务能力。加强中医医疗机构应急体系和急救能力建设,推进感染性疾病、呼吸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等相关科室基础条件建设及服务能力提升,发挥中医药在新发突发传染病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及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的紧急医学救援中的独特作用。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进一步加大中医医院设置治未病科室和康复科室的比例。实施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行动,积极参与建设省中医药健康信息平台,建立以中医药资源、服务、管理和科研数据等为重点的基础数据库。实施中医药传承工程,挖掘民间诊疗技术和方药。完善中医药毕业后教育体系,加快推进师承教育改革,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深化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积极创建全国基层中医示范县。推进中医药人员县管乡用,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3-5名中医药人员。

2.推进中西医协同服务发展。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与创新相结合,促进中医药原创思维和现代快速发展的新技术、新方法有机结合,寻找防治疾病的创新路径和手段。发挥中医药在医疗卫生与健康事业中的独特作用和优势,发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提高重大疑难病、危急重症临床疗效。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建立中医馆、国医堂等中医综合服务区,推广中医适宜技术。鼓励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服务,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将中医药优势与健康管理结合,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中医健康保障模式。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规范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加快养生保健服务发展。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发展中医类别医疗机构和举办中医专科医院,鼓励药品经营企业举办中医坐堂医诊所,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诊所,支持大型连锁药店及中医药名家开设中医坐堂行医诊室。在十四五期间,积极发展中医药产业,建设中医药特色小镇,加强中医药特色和优势产业园区建设,创建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

专栏7 中医药重点建设项目

1.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启动中医药强县建设,支持县中医医院创建三级乙等中医医院,支持县妇幼保健院开展中医药专科服务(国卫妇幼函(202186号)。加强综合医院中医示范单位建设。规范设置感染性疾病科、急诊医学科、重症医学科、肺病科等,规范设置中医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感染科。深入开展中医强基层百千万行动,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中医馆、国医堂等中医综合服务区,推广中医适宜技术。

2.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加强重大疾病专病、专科防治能力建设,聚焦糖尿病、重症胰腺炎、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重大疾病防治。争创省级中医重点专科2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4个。

3.中医人才队伍建设。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加强中医人才梯队建设,完善中医人才培养体系。

第五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1.推动建立分级诊疗制度。以医共体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统筹县域内医疗资源,网格化布局组建县域内医疗集团和医共体,推进重大疾病和短缺医疗资源的专科联盟建设,加快建立远程医疗协作网,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推动医共体细化完善内部管理措施,形成责权利明晰、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医疗服务持续高效的机制和服务模式。完善医共体绩效考核机制和指标体系,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提升列为重点指标,逐步探索将健康结果作为考核指标,促进医共体形成管理、责任、利益、服务共同体。落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形成分工协作机制,初步形成以县人民医院牵头、各乡镇卫生院为基础,康复、护理等其他医疗机构参加的医共体管理模式。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落实基层首诊制度,建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便捷转诊通道。

2.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持续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完善补偿运行、监管评价、费用控制、医保支付等关键机制,促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强化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以及医院核心管理制度。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全面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合理确定公立医院薪酬结构、薪酬水平和绩效工资总量。改革完善公立医院薪酬总量核定以及内部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办法,完善岗位绩效工资制,探索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等多种模式。坚持优绩优酬原则,落实两个允许与公立医院薪酬自主分配权,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进行分配,着力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制定并完善医务人员考核方法,将考核结果与医务人员岗位聘用、职称评定、个人薪酬等挂钩。建立科学的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制度。根据国家关于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评价的指导性文件,建立以突出功能定位、公益性职责履行、合理用药、费用控制、运行效率和社会满意度等考核指标的绩效考核制度和办法。实施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二级公立医院全部纳入绩效考核范围。推进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考核,完善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3.持续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加快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通过统一制度、完善政策、健全机制、提升服务,增强医疗保障的公平性、协调性。建立完善全县统一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整合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的管理职能和经办资源,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运行。完善医保缴费参保政策,均衡单位和个人缴费负担,合理确定政府与个人分担比例。改进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开展门诊统筹。进一步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机制,加强基本医保、居民大病保险、商业健康保险与医疗救助等的有效衔接。推进商业保险公司承办居民大病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严格落实医疗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全面推进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进医保、医疗、医药联动改革系统集成,加强政策和管理协同,保障群众获得优质实惠的医药服务。到2025年,医疗保障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建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共同发展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待遇保障公平适度,基金运行稳健持续,管理服务优化便捷,医保治理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

4.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深入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全面配备优先使用基本药物,逐年增加各级医疗机构使用基本药物品种数量占比及金额占比。加强医疗机构药品安全管理、提高医师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强化药师对处方的审核。加强临床药师培养和配备,转变药学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临床药师在感染性疾病诊治中的作用。加强药学人才培养、合理体现药学服务价值、保障药师合理薪酬待遇,在医疗服务价格中统筹考虑药学服务的成本和价值。加强医疗机构药学服务、拓展药学服务范围,发展居家社区药学服务、探索建立互联网+药学服务新模式,鼓励医疗机构开设药学门诊。运用处方负面清单管理、处方点评等形式控制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严格医疗机构用药管理,规范公立医院集中采购药品目录。强化价格、医保、采购等政策的衔接,建立药品价格信息监测和信息公开制度,制定完善医保药品支付标准政策。

5.改革完善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服务管理模式。落实国家生育政策,继续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三个孩子的生育政策;建立完善包括生育支持、幼儿养育、青少年发展、老人赡养、病残照料等在内的家庭发展政策和服务体系。建立优生健康检测制度,大力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加快母婴设施标准化建设;优化出生人口性别结构,全面推行出生人口实名登记制度,建立出生人口信息收集和共享机制,促进人口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共用;完善并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特别扶助制度。到2025年,出生人口性别比基本实现自然平衡,努力实现规模适度、素质较高、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人口均衡发展。

第六节强化卫生健康保障支撑

1.建立健全卫生健康党建体系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完善党领导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卫生健康系统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强化党的政治建设体系。各级党组织切实担负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有效应对重大舆论,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强化党的思想建设体系。充分发挥各级各类机构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强化党的作风建设体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行业作风建设与业务工作相融合,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全面整治行业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强化党的组织建设体系。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加强卫生健康系统各级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卫生健康系统的党建工作体系。强化党的制度建设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制度体系、高效的制度实施体系和有力的制度保障体系。强化党的纪律建设体系。深入推进卫生健康领域深入“133管党治吏体系建设,打好管党治吏、正风肃纪、惩贪治腐三场持久战。落实公立医院党的建设要求。强化对公立医院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党委领导作用。到2025年,力争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面实现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落实公立医院党委的职责,完善公立医院党的制度建设和议事决策机制。

2.大力推进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

大力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5G、互联网+等新技术与卫生健康服务深度融合,以信息技术支撑的精准医学、整合医学、智慧医疗、健康管理得到普遍应用。推动医疗机构建设智慧药房,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实现门诊药房自动发药。到2025年,我县二级医疗机构达到智慧医院评审1星及以上水平,三级医疗机构达到智慧医院评审2星及以上水平。所有医院全面使用电子健康卡,实现就医一卡通

推进区域信息互认。在保障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的基础上,建设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机构信息平台,加快实现电子健康档案与电子病历、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的对接联动,促进医疗机构间电子病历、检查检验结果、医学影像资料等医疗信息共享。建设中医药政务协同、中医药继续教育、中医临床业务基本信息共享、预防保健(治未病)监管与服务、中医药专科专病、中医药经验传承服务、中医药标准服务信息系统,整合实现中西医信息互联互通。到2025年,实现区域内医疗机构间数据互联共享、业务协同、结果互认。

提升便民服务能力。二级以上医院要加快推进内部信息系统集成整合和业务协同,普遍实现检验检查结果自助查询,优化就医流程,提高服务效率。逐步实现在线健康咨询、复诊、审方、用药指导、接种预约以及电子处方流转、跟踪随访、预约转诊等内容。医共体要强化医疗健康服务一体化,实现检验检查结果在线共享,以信息支撑服务,引导患者有序便捷就医。积极沟通上级医院共同建设医疗信息化协同应用平台,重点建设5G+远程门诊、远程查房、远程会诊等平台。到2025年,基本建成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为主导,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

加强院前急救信息化建设。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院前急救资源管理、急救指挥调度管理、急救联动指挥、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及处理、院前成本管理控制等诸多管理功能,从而达到提升院前急救综合能力的目标。筑牢信息化安全壁垒,强化信息安全风险防控意识,严格执行信息安全和健康医疗数据保密规定,建立容灾备份机制,做好患者信息、用户资料、诊疗数据、基因数据等保护。到2025年,各级医疗机构网络及信息安全保护能力全面提升,100%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通过二级以上等保测评。

专栏8卫生健康信息体系优化项目

开展西充县智慧医疗系统建设项目,建立人工智能外呼及辅助诊疗系统。建设数据库及数据处理中心、云平台系统,进行机房改造、硬件升级以及HIS、远程诊疗、挂号收费等软件系统智能改造,运用5G技术,实现医疗机构信息实时互联互通。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完善卫生人才学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医学教育相衔接的终身医学教育制度。鼓励本县高校(职业院校)增设公共卫生、全科医生、临床、妇产、儿科等领域学科专业。支持南充科技职业学院建立卫生人才综合培训基地,培养基层卫生人才。继续推进毕业后教育,以两个同等对待为重点全面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推进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发展继续医学教育,将医务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情况纳入年度考核。推广互联网+继续医学教育模式,缓解基层医务人员工学矛盾。有计划地培养高级医学技术人才,将高中级人才培养选拔为医院中层干部和业务骨干岗位;将业务能力强、科室骨干的中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择优重点培养为高级技术人才。

夯实基层人才队伍。创造良好的职业发展条件,鼓励和吸引医务人员到基层工作。盘活卫生人才存量,逐步建立起医务人员有序下沉基层、服务基层的机制。按规定持续推进医师多执业机构备案、退休医师返聘等。做好基层公卫人才储备,将应急管理培训纳入基层公卫人员日常工作,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疫情监测报告、社区防控和健康宣教能力。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培养造就一批中医药创新型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建立乡村医生准入、退出和保障机制,鼓励实行乡聘村用,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鼓励乡村医生参加学历教育。到2025年,全科医生培养制度更加完善,使用激励机制更加健全,注册全科医生总数达240名,城乡每万名居民至少拥有6名合格的全科医生。

实施高层次人才招引计划。依托嘉陵江英才工程,引进在省内外医疗卫生行业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高层次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充实到相关医疗机构。建立高层次卫生人才柔性引进机制,加快高端公共卫生、信息化、紧缺医疗卫生人才引进,到2025年,引进研究生及以上人才60名。落实西充人才英才卡制度,遴选培养一批卫生健康高层次人才。落实南充市十大名中医”“基层卫生拔尖人才评选”“公共卫生先进人员评选活动,强化高层次人才梯队建设。

深化卫生人事制度改革。努力争取增加乡镇卫生院的编制总量。实行事业单位以聘用制为核心的用人制度,逐步形成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人事管理体制,打破地域、所有制、身份的界线,逐步用岗位管理取代身份管理。严格执行卫生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晋升基本条件,落实初、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要求。建立科学的卫生健康人才评价制度,用岗位评价人才,将优秀人才放在重要的岗位。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实行县乡一体、乡村一体化管理,促进优质人才资源下沉。完善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的长效机制。

加强医院干部职业化培训。围绕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职业化领导人培育工程,优化整合现有培训平台资源,着重加强公立医院行政领导人员职业化培训内容,创新卫生管理思维模式,为加快西充卫生健康事业全面发展提供干部队伍支撑与组织保障。

4.强化卫生健康法治建设

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监督管理工作。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深化卫生健康领域放管服改革,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深入推进和加强医疗卫生机构法治建设工作和八五普法工作,进一步健全普法工作机制、明确普法工作任务、创新普法宣传教育方式。实现依法行医,依法管院。

5.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

建立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科学有效的综合监管制度,健全机构自治、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综合监管体系,形成专业高效、统一规范、文明公正的卫生健康执法监督队伍,实现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法治化、规范化、常态化。优化医疗卫生服务要素准入,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运行监管,严格执行医疗机构分类管理要求;加强公共卫生服务监管,推动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医疗卫生从业人员监管,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行业秩序监管,加大联合监督检查力度;加强健康产业监管,建立包容审慎有效的监管机制;创新监管机制,完善监管方式。

6.加强政风行风制度建设

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在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廉政建设方面创新思路,创新举措,保持创先争优常态化。医院要严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医院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倡廉教育,扎实推进卫生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纠风工作,持续开展医疗药械购销等领域不正之风专项治理;加强医德医风制度建设和医院文化制度建设。

第七节积极培育和发展健康产业

1.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健康服务产业。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精神,采取各种政策措施,切实落实政府办医责任,发展健康服务产业。放宽市场准入,鼓励企业、慈善机构、基金会、商业保险机构等依法依规以出资新建、参与改制、托管、公办民营等多种形式投资医疗服务业。加大政府购买服务的力度,支持保险业投资、设立医疗机构,推动非公立医疗机构向高水平、规模化方向发展,鼓励发展专业性医院管理集团,形成多元化的办医格局,促进全县卫生健康服务产业发展。

2.拓展健康服务新业态和新领域。积极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健康服务,鼓励发展健康体检、咨询等健康服务,促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发展,培育一批有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探索推进可穿戴设备、智能健康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移动应用服务等发展。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争取在全县打造具有一定规模的健康服务产业集群,同时扶持中小微健康产业企业的配套发展。

第四章  政策保障与组织实施

第一节强化政府主体责任

卫生健康事业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和生活质量的重大民生问题。政府在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起着主导作用。县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卫生健康工作,各部门要将健康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所有社会经济政策,将健康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主要健康指标纳入党委和政府考核指标,完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落实职责和任务,形成多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共同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对政府各部门完成卫生工作目标与任务情况定期进行考核评价,建立问责制。加强正面宣传、舆论监督、科学引导和典型报道,动员全社会支持和参与卫生与健康工作,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和工作氛围。健全规划的推进机制,增强规划的引领力、约束力和执行力。

第二节 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体的资金保障机制

进一步落实各项卫生健康投入政策,建立科学、稳定、适应卫生健康发展、符合区域经济实力的卫生投入与增长机制,确保十四五期间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逐年增加。落实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财政补偿政策,全面建立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制度。调整和完善政府卫生财政投入结构,重点向公共卫生、农村卫生、社区卫生等领域倾斜。努力拓宽卫生投入渠道,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卫生投资领域,建立多元化筹资机制。加强卫生财政资金监管,确保专款专用,充分发挥资金效益。

第三节 加强规划实施与监测评价

建立政府主导、部门主抓、乡镇街道主责的宣传机制。以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为主旋律,加大宣传力度,强化舆情监测分析和研判,及时有效回应社会关切,为本规划实施创造良好环境。积极开展对本规划实施过程的监测评估。依据自身情况,建立科学的规划实施过程监测评估指标体系,成立专门的评价工作小组,县卫生健康局和县医疗保障局负责牵头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年度监测、中期和终期评估,及时发现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解决对策。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严格按照职责分工,落实目标责任制,对考核内容的认定程序、办法、标准等制定具体细则,并负责监督实施。本规划期满后,对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附件:1名词解释

2西充县十四五卫生健康重大项目表


附件1

         名词解释

1.健康细胞:为科学传播健康知识,广泛传授健康技能,积极营造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氛围,构建健康西充的微观基础而建成的健康支持性环境。包括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健康学校、健康食堂、健康餐厅、健康步道、健康小屋、健康主题公园、健康知识一条街等。

2.县域就诊率:计算方法为参保人员县域内门急诊人次/参保人员门急诊总人次*100%

3.两个同等对待:《国务院办公厅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意见》(国办发〔202034号)明确面向社会招收的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培训对象培训合格当年在医疗卫生机构就业的,在招聘、派遣、落户等方面,按当年应届毕业生同等对待。对经住培合格的本科学历临床医师,在人员招聘、职称晋升、岗位聘用、薪酬待遇等方面,与临床医学、中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同等对待


    

附件2

西充县十四五卫生健康重大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位置

建设

性质

建设内容

项目总投资

(万元)

资金来源及落实情况

建设起止

年限

拟用地面积(亩)

备注

1

南充市肿瘤医院

临江新区

新建

在临江新区(多扶片区)占地200亩,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门诊综合大楼、住院大楼、介入中心、放疗中心、康复中心等,建设集医疗、教育、科研、预防为一体的专科医院。

60000

上级资金和地方财政

2022-2026

200


2

西充县疾控体系能力提升项目

城南新区

新建

占地30亩,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其中实验室用房4000平方米,业务用房6000平方米,建设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公共卫生实战演习培训中心。

10000

上级资金和地方财政

2022-2025

30


3

义兴中心卫生院医养结合服务能力建设项目

义兴镇荣兴大道旁

改扩建

在义兴中心卫生院住院部4楼、5楼,规划医养床位50张,建设业务用房900平方米,休闲活动室、健身房等配套设施300平方米。

180

上级资金和地方财政、单位自筹

2022-2023



4

西充县普惠托育服务设施建设项目

县妇幼保健院

改扩建

该项目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改扩建室外活动场所300平方米并建设多个功能区等。设置托位150个,其中乳儿班1个、托儿班2个、托大班3个。

420

上级资金和地方财政、单位自筹

2022-2023



5

南台社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县托育中心建设项目

鹤鸣庵社区黄石大道旁

新建

计划新征土地15亩,建设门诊、住院、医技综合大楼、医养大楼、托育中心及附属设施等,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按照一级甲等医院标准需医疗床位50张,养老床位50张;建设室外活动场所,配套多个功能区,设置托位1000个,其中包括乳儿班、托儿班、托大班。

8000

上级资金和地方财政

2023-2025

15


6

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建项目

北街社区

新建

根据规范要求需新征土地8亩,计划建设门诊住院综合楼及附属设施,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按照一级甲等医院标准需医疗床位50张,养老床位50张。

2000

上级资金和地方财政

2024-2026

8


7

义兴中心卫生院综合业务楼建设项目

义兴镇荣兴大道

扩建

新征土地8亩,建设医技综合楼(含PCR实验室)公共卫生服务中心、老年康复中心等业务用房4000平方米。

3000

上级资金和地方财政、单位自筹

2023

8


8

大全镇卫生院迁建项目

大全镇文化街社区

新建

根据规范要求需新征土地10亩,建设门诊住院综合楼及附属设施5000平方米。按照一级甲等医院标准需医疗床位50张,养老床位50张。

1500

上级资金和地方财政

2024-2026

10


9

双凤中心卫生院迁建项目

双凤镇芋头沟村

新建

根据规范要求需土地35亩,建设门诊、住院、医技综合大楼,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及配套设施共25000平方米。按照二级甲等医院标准需医疗床位200张,养老床位200张。

8000

上级资金和地方财政、单位自筹

2023-2026

35


10

太平镇中心卫生院迁建项目

太平镇小木井社区

新建

根据规范要求需土地30亩,建设门诊、住院、医技综合大楼,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及配套设施共18000平方米。按照二级甲等医院标准需医疗床位150张,养老床位150张。

7000

上级资金和地方财政、单位自筹

2025-2026

30


12

槐树镇中心卫生院迁建项目

槐树镇老粮站

新建

根据规范要求需土地30亩,建设门诊、住院、医技综合大楼,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康养中心及配套设施共18000平方米。按照二级甲等医院标准需医疗床位150张,养老床位150张。

7000

上级资金和地方财政、单位自筹

2025-2028

30


13

仁和镇卫生院迁建项目

仁和镇百福大道旁

新建

根据规范要求需土地10亩,建设县级医疗次中心,建设门诊住院综合楼及附属设施共6000平方米。按照一级甲等医院标准需医疗床位60张,养老床位60张。

1500

上级资金和地方财政

2025-2026

10


14

常林镇卫生院迁建项目

常林镇将军碑社区

新建

根据规范要求需新征土地6亩,建设门诊住院综合楼及附属设施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按照一级甲等医院标准需医疗床位50张,养老床位50张。

1200

上级资金和地方财政

2025-2027

6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西充县人民政府

西充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联系电话:0817-4202002

网站标识码:5113250024

ICP备案:蜀ICP备2023003580号-1

川公安网备51132502000032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X
市政府门户网站提醒您: